不愿卖命《战国策》里有个故事,叫“管燕冒犯齐王”。这管燕是个齐国医生,因故冒犯了齐王,以为在齐国没法混了,就想投奔其它诸侯国去,问自己平时养的来宾们:“你们谁愿追随我去?”谁知左右都不吱声。
管燕就惆怅得流泪了,说:“悲夫!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。”有个叫田需的手下就说了:“来宾几天难过吃一次饱饭,你却是好肉好酒吃不完;你的小妻子们穿得是绫罗绸缎,来宾却是没有布匹做衣服。
财物对你来说是很普通的工具,性命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。你不愿将普通的工具给人,却要人将重要的工具给你,这就难怪来宾不为你所用了。
”这个田需说得对差池呢?是有点原理的。根据现代的说法就是:待遇与责任义务对等。但又不完全对,再多的钱财能换命吗?在一个组织里头,能共命的基础是什么呢,是配合的政治目的和思想信仰。
刺客荆轲愿充当死士,为燕太子丹去剌秦王,是因为他们有配合的政治基础:反暴秦!否则,燕太子丹给再多的金银财宝,供应再多的珍馐美馔与尤物,荆轲也不会去卖自己的命的。而管燕的手下纵然给予了高待遇,我看他们很是在意待遇的态度,也是只认真而不会卖命的。这一对主子与来宾之间,就是很是普通的雇佣关系,他们之间缺乏灵魂的契合。
所以主人就吝啬钱财,而来宾就吝啬力气,更不要说生命了。肉食者鄙?闲暇无事乱翻书,再读古文《曹刿论战》。战国时期,齐国派兵进攻鲁国,民间人士曹刿见鲁庄公,为其分析战前形势,作战时判断战场情况,为鲁国打赢了这场战争,而且是以小敌大、以弱胜强,史称“长勺之战”。在这之前,曹刿的老乡们劝他不要管闲事,说是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这是当官的人干的事,你老人家掺和什么呢?曹刿回覆说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
”说是位高权重的人,见识浅陋得很,没什么远见卓识,我老人家必须亲自出马。从乡人的语气看,曹刿显然不是肉食者,否则乡人不会这么说他。那他是个什么人呢?也许是乡间有学问有见识的名士,否则鲁庄公也不会让他当顾问长。但他这么一掺和,让他青史留名了。
这些且不说它。我只是有些奇怪他,为什么说肉食者鄙,这种认识是怎么来的呢?当官的贵族待遇好,有许多肉吃,所以称肉食者。由此可见,那时黎民是很难食肉的。吃得好,营养充实,不应该更智慧吗?难道吃肉过多,脑满肠肥,得了高血脂,血管堵塞了,脑子欠好使?曹刿固然不是这个意思,那时医学还没这样蓬勃。
所以言其鄙者,乃是因他有肉吃,日子过得好,不想改变现状,苟且偷生最好。然则,强敌侵凌国家,不怕利益受损么?割点地给他,或给点赔款,日子照样过。然而,日复一日,久之怎样?“我死后,那怕它洪水滔天”,这险些是多数肉食者的想法。
肉食者之鄙,想必就鄙在此处。曹刿不相信肉食者,以布衣挺身而出,救国家于危亡之中,劳绩是很大的。
他厥后成为肉食者了吗?文章没有说。我想通过此战,鲁庄公会信任他,佩服他的才干,或许会给顶乌纱也说不定,那他也成了肉食者了。那么,他会鄙么?会鄙么?作者简介: 吕达余,男,安徽铜陵人氏,大专学历,高级政工师,铜陵市作协会员,有数百篇诗文散见于报刊与网络。
本文关键词:吃,得好,不应该,更,智慧,吗,曹刿,为什么,说,ob欧宝娱乐官方入口
本文来源:欧宝娱乐-www.kid625.com